展開您的雲端旅程
雲端轉型過程只要涉及應用程式,都會倍加複雜。然而,在這種複雜性中,雲端旅程還是有幾個定義明確的目的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在於打造目標應用程式的「雲端就緒」程度。為了在所需時間範圍內遷移到雲端,您希望/需要應用程式的雲端就緒程度如何?在本文中,我們將概述其中一些目的地,並重點介紹以我方歷程為基礎的最佳實踐和經驗教訓。成功關鍵在於提前明確定義您的遷移目標,以便就實現目標的方式做出最佳決策。您還會發現自己面臨著許多潛在的路徑。在遷移過程中,開發人員、交付團隊和高階主管將需要對繼續方式進行評估,並做出許多選擇。
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以下技術和業務驅動因素,以制訂實現業務目標所需的決策。
延展性
雲端服務能提供大規模的運算能力,遠遠超出託管基礎設施的可行範圍,有助您的業務增長,以迎接市場機遇。雲端為本的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 和平台即服務 (PaaS) 有助 ISV 專注於利用現代組件,構建可延展的架構。轉型的另一個好處是,透過從管理和延展 IT 規模的過程中騰出內部開發團隊人手,即可將重點放在調整和優化性能上。
現代化
工具集、服務和架構的現代化程序,簡化了組件之間的集成,有助應用程式發揮雲端可用工具和技術的全部價值。上述工具的種類從基礎設施升級項目、自動化部署管道、到提高應用程式性能的集成機器學習模型不等。在市場快速且持續變化的情況下,應用程式必須保持動態,才能跟上發展步伐—故此,現代化流程最為重要。在某些情況下,服務可以完全重寫和重新命名,利用最新的技術堆疊來降低成本,或簡化服務選項。這種變化可以更新老化的產品並擾亂以授權產品為常態的成熟市場。在其他情況下可能會採用新方法對產品進行徹底檢修、改善服務,同時保持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忠誠度。這不一定要對產品套件進行完全變更。
遷移到雲端,已成為廣泛推動現代化的觸發因素。正因為雲端能為您和團隊提供組織往常無法採用的服務、技術和專門技術,因此更有機會助您實現新目標,並帶來新功能。團隊可以在堆疊上「向上移動」,專注於全新而普遍適用的產品功能,而非與不同客戶的特定部署相關聯的自定義代碼。隨著服務佈建、產品更新和客戶支援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資源可以重新集中在開發新功能之上。這樣一來,雲端遷移正好為現代化活動的廣泛浪潮奠定基礎,革新產品升級的執行、以至客戶服務質量的各方各面。
「遷移到 Gen2 Cloud 使 Oracle 得以透過強大的 DevSecOps 模型來確保服務成功交付,以便支援客戶的業務轉型。我們現在每天都發佈軟體,並將佈建時間減少了 98% 以上。」—Oracle Global 業務單位高級首席產品策略經理 Karthic Murali

標準化
橫跨 IaaS 和 PaaS 的標準化流程,可為您節省開銷,並使團隊更加靈活,可互相替代。隨著組織發展規模,團隊將會採用成熟度水平各有不同的工具。只要將這些工具集整合到雲端服務中,即可大幅度消除 IT 管理此一層面的相關複雜性,讓工作任務標準運營實踐的開發和使用能投射到整個產品組合上。標準化還能令常規活動更簡單、更可預測,從而減少對基本任務的人手需求。以往因在各個應用程式之間導覽各有不同、且可能各不相容的程序而被綁定的資源,現能騰出,以專注於更重要的問題,包括為客戶開發新世代產品和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標準化令安全、風險、合規性和其他運營活動領域實施通用政策和實踐的過程變得更加簡單,團隊可輕鬆地將上述政策和實踐應用到現有產品和新產品上。事實上,應用程式均可繼承 IaaS 平台的許多內在功能,例如認可合規性認證等。
收入優化
收入優化可透過兩種主要形式體現。首先,最明顯的效果是成本有所降低。採用 IaaS 消除資料中心,不僅可將財務模式從資本支出轉變為運營支出,且通常更能顯著節省 TCO。另一種較不明顯的差別在於,透過對已遷移到雲端之應用程式組合中使用的技術堆疊進行合理化程序,也可節約成本。通用工具集有助創造機構知識,並消除與非標準化工具臨時培訓相關的費用。按照這些思路,將基礎設施視為代碼的通用工具集可實現自動化目標,最終節省時間和勞動力成本。最後,整體產品組合基礎領域 (例如安全性) 的專責團隊再也毋須為每個獨立的產品團隊培育專家。
其次,遷移到雲端後,您即可更快進入市場,最終得以優化收益,原因在於應用程式為雲端就緒或屬雲端原生,產品開發時間線通常都會縮短。只要能更快進入市場,即能更快實現收益。應用程式一旦為雲端就緒,便能在短短幾分鐘內部署到全球任何一處。
綜合而言,上文討論的原則應能令產品與服務架構得以標準化,同時提升部署速度和質量。規模源於重複模式的設計,有助於優化收入、更快實現價值,且能因而衍生重新集中資源、以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和完整性的能力。
深入瞭解
在雲端實現價值的途徑
雲端運算可包括一系列 IaaS 和 PaaS 資源,以及多種軟體部署模型,範圍從存取裸機實例、集成容器化環境到功能齊全的服務堆疊不等。在最基本的層面上,雲端運算是指以核心 IaaS 資源替換物理基礎設施組件。
大多數企業應用程式最初都不是為雲端而構建。對於許多應用程式而言,要轉換成或迎合雲端模式,既耗時又困難。從時間和勞動力角度看來,重訂平台可能最為昂貴。因此,從頭開始為雲端原生主體設計有時更容易,也就不足為奇了。想及這一點,公司在考慮雲端遷移時,通常處於以下三種主要場景之一。
- 棄用傳統資料中心:運營資料中心耗價不菲—建築、人員、電力、冷卻、維護和升級,均只是日常職責中的一小部分。許多企業正在積極致力評估應用程式組合,從而減少或消除公司對資料中心的依賴,以便候選產品搬離實體物業。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將應用程式移出託管或本地資料中心,以減少或消除資本支出。一般來說,企業會採用直接遷移策略,將應用程式按原樣遷移到雲端裸機伺服器或虛擬機器。
- 革新技術堆疊: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開始逐步對需要額外投資—但也有望帶來更高價值—的應用程式進行增量更改,例如以雲端為本的 Oracle Autonomous Database 取代 Oracle Database 的本地版本,而不對應用程式本身進行重大更改。此舉有時稱為「遷移改進」策略。
- 全力投入雲端原生:自下而上重新構建應用程式以實現雲端就緒,好處可能足以抵銷採用上述任一場景、而保留不甚成熟的應用程式所衍生的成本。雲端原生應用程式本質上屬於高度分佈式,通常使用「12 因素」原則構建,因而被設計為獨立於底層架構,即使其下層的基礎設施發生故障,應用程式也能繼續運行。簡而言之,企業值得評估這條路徑是否適用於目標應用程式,因為全方位遷移到雲端,肯定比遷移與底層基礎設施緊密耦合的應用程式更容易。

要瞭解 Oracle 如何定義雲端原生、雲端原生應用程式的起源、以及構建它們時應遵循的最佳實踐,歡迎閱讀此電子書。
要構想這些場景,另一種方法就是查看您可以採取的一系列行動,將企業應用程式遷移至更接近雲端原生架構,同時移入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請參見下文的圖 1。

圖 1:雲端遷移變化與投資水平
圖 1 左側代表最少量變化、最短實現價值時間和最低初始投資額。隨著您向右移動,變化、投資額和時間水平通常會增加,但實現的價值也更大。此模型有助您制訂適用方法,預測在遷移階段要考慮進行的投資類型。請注意:因應用程式乃以多種方式構建,所以各場景不一定互相獨立,並會稍為重疊。
上述場景可成為評估現有成熟度水平和雲端轉型目標的關鍵參考點。當前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正好讓您粗略估計雲端轉型所需的技術及流程變更規模。在最完美的狀況下,雲端轉型應可令所有應用程式變遷為雲端原生交付模型。然而,面對資源與時間限制,很少有組織能在單一流程中將整體產品組合轉換為雲端原生模型。即使只是簡單的重訂平台工作,也會耗用大量資源—單是複製舊有功能,便已需要龐大投資。
因此,雲端轉型的問題癥結是在雲端最佳成熟度水平 (應用程式上圖所示雲端託管至雲端原生圖譜中的位置) 與重新建構產品及相關業務流程所需之工程投資之間做出權衡。在此階段,關鍵步驟是識別每個應用程式的當前和目標成熟度水平,從而粗略估計彌合差距所需的開發投資。
應用程式成熟度水平如在遷移過程中有所改變,其運作模式和期望也要因而改變。成熟度水平變化,會影響支援服務所涉的團隊、流程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