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供應鏈最佳化?

Margaret Lindquist | 內容策略師 | 2023 年 12 月 4 日

製造商最佳化供應鏈 (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的工作涉及每個階段,從產品設計到原材料和零件的採購,直到生產、倉儲和配銷。

2022 年底,在 KPMG 全球供應鏈調查中,有 6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畫投資數位技術來強化供應鏈流程以及相關的資料整合和分析能力。這對許多企業來說是一個轉變,此前這些企業將技術支出集中在後勤部門和面向客戶的系統上。為此,一些主要的供應鏈管理 (SCM) 技術供應商正在將人工智慧 (AI)、物聯網 (IoT) 感測器和預測分析等功能整合到其 SCM 平台中,最終目標是為製造商及其供應商、倉儲、配銷及零售合作夥伴提供無縫體驗。

什麼是供應鏈最佳化?

供應鏈最佳化涵蓋了製造商為了改善供應鏈效率和成本效益而採取的任何活動,例如減少物料浪費、更深入瞭解法規風險、為非預期的零件採購問題制定備份策略,以及提高產品交付速度和準確性。從最基本的層面來看,供應鏈最佳化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擅長最佳化供應鏈的製造商持續使用關鍵績效指標 (KPI) 監控其績效 (例如按時履行的訂單數、產品退貨率和完美訂單率),同時調整和徹底檢修那些不必要地提高成本或減慢生產和交貨的方面。例如,一些製造商使用運輸管理軟體來改善對產品出貨的可見性、縮短出貨時間,以及提升客戶滿意度。其他供應商則使用 AI 來偵測因人為錯誤或機器故障所造成的異常,並根據回饋調整流程。

製造商必須面對諸如地緣政治不穩定、雙邊貿易衝突、港口壅塞、勞工罷工和員工短缺等供應鏈挑戰,而這些挑戰往往導致全球貨櫃延遲交貨。對此,供應鏈經理使用區塊鏈和支援 IoT 的感測器追蹤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而運輸經理則使用機器學習 (ML) 來確定最佳承運商和路線,並預測潛在的延誤。

供應鏈最佳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涵蓋製造商為提高供應鏈效率和成本效益而採取的任何行動。

重點精華

  • 供應鏈最佳化著重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及加速產品交付,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客戶希望看到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產品能夠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送達家門口。
  • 任何供應鏈最佳化計畫的基礎建立於每個環節的端對端可見性上,這是透過各種應用程式和技術生成的資料來實現的。
  • 最佳化運輸與配銷網路是一項複雜的工作,但可以帶來巨大的效益。運輸經理可以存取即時追蹤天氣、交通、建築、道路與港口關閉,以及卡車負載狀態的工具,以自動化產品出貨建議。

供應鏈最佳化說明

對許多企業來說,供應鏈最佳化需要長期在背後投入心力,這是因爲供應鏈管理各個環節的員工都在努力提高其領域的效率和成本效益。有時,只有發生了重大事件 (例如收購、金融衰退、罷工或流行病),才能將供應鏈最佳化推到最前線。

當發生這種情況時,企業需要將精力轉向供應鏈最佳化的優先事項 — 端到端的可見性。這其中涵蓋設計產品概念、採購原材料、製造產品以及將其分銷給零售商或直接分銷給客戶。第一步是對目前供應鏈的所有要素進行徹底分析,然後制定或調整與需求預測一致的生產和庫存計畫。最後階段則聚焦於執行工作,而 IT 和供應鏈經理會在此期間選擇適合的庫存、倉庫、運輸管理、分析和決策支援系統。但最佳化工作不僅止於此。供應鏈經理需要不斷評估供應鏈的運作情況,並隨時瞭解能夠持續改進營運的新技術和流程。

例如,在疫情期間,一家全球連鎖餐廳使用其規劃軟體中內建的預測分析功能來準確預測食材短缺。該餐廳使用企業績效管理軟體來識別供應商帳單差異並收回超支,每年節省數百萬美元。一家總部位於歐洲的咖啡批發商透過併購實現成長,並在財務和供應鏈整合方面面臨巨大的挑戰。該公司採用雲端應用程式套件,整合了財務、供應鏈、採購、製造和績效管理,讓被收購的公司可以相對輕鬆地使用該套件。

供應鏈最佳化的重要性

供應鏈最佳化非常重要,因為可確保尖峰 (或接近尖峰) 的效率,並協助製造商滿足甚至超越客戶期望。未能跟上步伐的製造商將面臨許多風險,包括因浪費所造成的高成本、物流不足以及庫存可見性不佳。其他風險包括無法快速回應供應鏈中斷、生產週期過長、產品交付延遲以及客戶服務不佳。

根據 KPMG 2022 年底的一項調查,67% 的組織表示,滿足客戶對快速交付的期望將是未來 12 至 18 個月的首要任務之一。KPMG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製造商將優先考慮供應鏈投資,將日常任務自動化,並透過改進的分析能力為其提供更佳的可見性。制定強大的供應鏈最佳化策略至關重要,有利於降低營運風險並把握成長機會。

供應鏈最佳化的優勢

如果製造商最佳化供應鏈,就可以獲得許多優勢,包括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降低風險、改善產品品質,同時提高客戶滿意度。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實現。

改善供應鏈生態系統

供應鏈生態系統包含設計、製造、儲存及運輸產品及其組件的所有相關人員,從開始到最終客戶。改善生態系統的第一步是完成對每個階段和合作夥伴 (包括供應商供應商) 的逐步審核,以發現可提高流程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面,並追蹤合作夥伴的環境和勞工實踐,以遵守法規並以負責任、道德的方式運作。審核完成後,可能需要替換部份供應商並新增其他供應商。全面的審核將衡量特定供應商的價值,並明確如何輕鬆地將其他供應商加入進來以填補任何空白。

改善品質

從生產、原料採購一直到產品交付的整個流程,供應鏈效率對產品品質有直接影響。供應鏈經理可將供應鏈最佳化,以滿足每個階段的品質標準。

例如,品質經理可以使用在產品設計之初建立的規範來制定製造流程關鍵階段的檢驗計畫,以識別原材料缺陷或損壞的零件。收集的資料可用於制定糾正行動計畫,在原材料缺陷的情況下,該計畫可能涉及審查初始規格、確定供應商是否可以提供符合這些規格的材料以及測試樣品。

品質管理軟體可以統一大型製造商中常見的斷連品質系統,並為品質經理提供靈活性,以適應縮短的生產排程。良好的品質控制系統將適應快速變化,並隨著收集更多資料而有所改進。

降低成本

在實現供應鏈最佳化的過程中,最有可能降低成本的機會之一在於精確的庫存控制,其中包括需求預測、庫存追蹤和產品儲存。此處的目標是避免生產過剩的產品滯留在倉庫、需要打折,甚至是浪費,同時避免生產不足,以致客戶無法在需要時獲得想要的產品。

最佳化倉儲、生產和物流流程可降低基礎架構成本。在某些情況下,藉由減少生產相同數量產品所需的空間,或促進製造商提高生產率。自動化繁瑣的流程 (例如訂單處理、庫存管理和負載處理),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並提高流程效率。例如,使用軟體自動處理訂單並追蹤庫存,將人為錯誤降到最低,而藉助自動駕駛運輸工具將零件或成品運送工廠內的最終目的地,則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並提高安全性。

增加收入和利潤

在供應鏈中,有許多方面可以進一步改善,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進而提高利潤。Frost & Sullivan 表示,為了因應市場和需求波動,製造商預計產量過剩達 20%。為此,精明的製造商使用 SCM 應用程式和資料分析來找出能夠改善規劃流程、降低庫存持有成本並實施更快回應的客戶履行流程的方法。例如,製造商可以透過向擁有強勁銷售記錄的高價值零售商提供稀缺、高需求的產品來調整客戶履行流程,從而提高營收。

改善供應商績效

常言道:您無法改善您無法衡量的事物,而改善供應商績效也同樣適用。此衡量方法首先根據設定的關鍵績效指標 (KPI) 評估供應商 (例如生產材料的平均付款週期、供應商準時交貨和材料瑕疵率),然後與每個供應商合作,瞭解如何改善他們不足的方面。例如,生產材料的平均付款期 KPI 衡量的是收到材料和支付材料之間的時間,因此您可以選擇提供更好計費條件的供應商。

端對端供應鏈可見性

當財務資料與物流資料分離時 (即庫存資料分離),意味著每組資料都存在於孤島中,也就不可能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端對端檢視。理想的解決方案整合了各種技術,能夠提供最新的庫存追蹤、銷售預測、現金流管理、交付物流和客戶行為等資訊,此端對端可見性對於任何尋求將供應鏈最佳化的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銷售人員需要透過銷售資料來瞭解哪些產品能產生最大收益。銷售團隊必須瞭解可售庫存的情況,才不會對經銷商和客戶做出過度承諾。生產部門希望獲得銷售預測,以更好地瞭解應優先考慮哪些產品。

例如,製造商的採購經理通常會搜尋成本最低的原料。如果採購經理從銷售資料中發現,成本較低的材料可能會因為交貨或品質問題而延長需求產品的生產週期,他們可能會做出不同的決策。

供應鏈最佳化技術

供應鏈最佳化技術的成功取決於制定包含多個階段的詳細計畫。在設計階段,企業往往會決定工廠、倉庫及配銷中心等實際地點的所在位置。在規劃階段,經理將制定生產計畫,考慮產品儲存成本和運輸可用性的波動情況,以確保適時生產正確的產品。在執行階段,經理協調訂單管理、倉庫、庫存管理以及運輸物流,以確保以最低的成本快速、可靠地將產品送到零售商或客戶手中。

成本最佳化

成本最佳化側重於改善預測,以生產足夠的供應來滿足需求 (即及時製造),避免遺漏任何銷售或承諾的訂單。同時,以下各方面也能夠推動成本節約:工廠自動化、減少製造流程中的廢棄物量 (特別是易腐爛產品所造成的浪費)、選擇成本較低的供應商、減少能源消耗、應用預測性維護 (在機器故障之前修復機器),以及最佳化運輸路線。

庫存最佳化

在庫存最佳化的過程中,需要瞭解精確的產品數量,以滿足客戶需求。庫存過多會增加儲存成本,並可能導致浪費;庫存過少可能意味著客戶需要等候訂單,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向不同的製造商購買。開始最佳化流程的最佳方式是判斷為何要持有一定水平的庫存量,並將該庫存合理化以滿足需求,同時將物流和儲存成本降到最低。

網路最佳化

供應鏈經理需要確定工廠、倉庫和配銷中心的最佳地點,以及這些地點之間的理想流動路線。從而控制成本並提高可靠性,以及在供應鏈中斷時保持靈活性。經理應首先評估每家供應商及其供應商的供應商,瞭解他們應對供需波動的能力。

供應鏈最佳化的類型

除了供應商和產品本身之外,大多數供應鏈的組成部分還包括分銷商、運輸供應商、倉儲業者和最終客戶。雖然供應鏈的每個要素都可以進一步最佳化,但某些領域更容易受到製造商的控制。製造商不僅能夠運用技術最佳化自身的設施、流程、產品和物流,還能藉此將製造商與供應商以及第三方資料連結。這些資料可以提供相關事件的警告,包括港口關閉、天氣事件、即將到來的勞工罷工,以及其他可能阻礙交貨的因素。

供應商管理

業界普遍誤認為,供應商管理與人際關係和強大的溝通技巧息息相關,而不是依靠供應鏈技術。雖然人際關係很重要,但強大的供應鏈關係主要依賴高品質且及時的資料。製造商需要瞭解哪些供應商表現良好,哪些供應商無法滿足需求,以及當中的原因。製造商需要即時瞭解客戶需求,以迅速與供應商溝通相關變化。當製造商需要釐清其供應商和產品選擇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時,他們必須優先考慮那些充分瞭解供應商行為的公司。在不同地理位置擁有多家供應商也很重要,這樣製造商可以快速地從一家供應商切換到另一家供應商。如果只依賴單一供應商提供關鍵部件或原料,可能會導致生產陷入停頓。

供應商存貨管理

那些不可靠的供應商,要麽延遲發貨、要麽遺漏訂單或送錯原料,讓製造商很難維持適當的庫存平衡。某些企業會對未能履行承諾的供應商實施處罰,例如,在收取費用之前縮短延遲交貨的寬限期。同時,企業還需要透過支付獎金來獎勵可靠交付的供應商。製造商還需要仔細監控供應商,以確保他們符合道德採購實務的標準。

成本管理

製造商可以透過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應鏈營運成本來節省資金,例如,透過自動化訂購和開票等日常任務來減少員工數量,最佳化送貨路線以節省卡車運輸成本,以及選擇更節能的建築物供暖和製冷方式。但生產成本往往是最大的因素,這就是為什麼與直接供應商協商和重新協商是在品質和成本之間找到平衡的第一步。

物流管理

製造商的運輸網絡帶來供應;在工廠、倉庫和其他設施之間運輸貨物;以及將成品運送給經銷商、零售商和最終客戶。將運輸成本降到最低至關重要,尤其是考慮到客戶對低成本或免費運輸和快速交付的期望。如果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可能會導致客戶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地方。

運輸和全球貿易管理軟體可協助製造商規劃原材料和成品的運輸,並推薦最具成本效益且合規的方法。運輸經理多年來一直使用此軟體,而機器學習、物聯網追蹤、雲端運算和其他技術的進步推動即時車隊監控化為現實。

資源管理

製造商的資源包括生產、儲存、銷售、維修、維護和交付貨物所需的人員和實體資產。實體資產包括工廠、倉庫、機器及車輛 (例如卡車或拖拉機)。在供應鏈最佳化開始之前,企業需要審查所有這些資源,以確保具備適當的技能、技術、設備和流程。

「亞馬遜效應」對供應鏈和客戶期望的影響

「亞馬遜效應」(Amazon Effect) 是指消費者期望能夠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幾乎任何類型的產品,並在一兩天甚至當天內收到產品。Amazon.com 透過一系列供應鏈創新來設定這些期望,包括進階資料分析、機器人、補充第三方運輸合作夥伴的自有卡車車隊、對第三方賣家的支持,以及確保能在客戶附近快速分揀和發貨的倉庫位置策略。供應鏈最佳化不再只是實現盡可能最低的成本。無論製造商生產什麼類型的產品,他們都必須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縮短前置時間及提供回應迅速的服務。

最佳化供應鏈的 7 個方法

供應鏈最佳化的首要任務是在供應鏈的每個階段實現端對端可見性,因爲供應鏈經理無法對看不到的事情採取行動。

1. 提前預測和規劃

供應鏈規劃人員的工作是根據產品需求調整生產、儲存和運輸,以確保適時提供正確的庫存量。庫存量過多會增加儲存成本,而庫存量太少可能會令客戶和分銷商失望,他們可能會轉向其他地方來滿足需求。供應鏈規劃人員也在確定工廠、倉庫和配銷中心的位置方面發揮作用——所有這些都與原材料可用性和客戶位置的資料保持一致。現代 SCM 軟體的規劃功能通常與天氣報告或監管變化等第三方資料結合,規劃人員因此能夠預測需求、預測供應限制和中斷,並根據即時庫存水平對未結訂單進行優先排序和重新安排。

2. 視需要外包

企業轉向合約製造商,將其全部或某些部分的生產交給國內或海外的專家,以降低成本並打入新的地理市場。製造商通常會選擇能夠快速出貨至卸貨中心,並最終運送到客戶的地點。合約製造還可以協助企業根據需求調整產能,將固定成本轉化為變動成本,並釋放現金流。此外,合約製造讓企業能夠專注於其業務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具有競爭優勢的方面,例如產品設計和工程。出於許多相同的原因,製造商還外包其業務的非生產部分,例如物流、採購和客戶支援。

使用第三方物流 (3PL) 供應商是另一種常見的外包模式。3PL 供應商專注於供應鏈營運、倉儲和物流服務,這些服務可以根據製造商的需求擴大或縮小。製造商使用旨在與 3PL 供應商的倉庫管理軟體進行通訊的庫存管理軟體來支援眾多任務,包括採購單收貨、向供應商退貨、庫存移轉和訂單出貨。隨著客戶對快速產品出貨的需求增加,與特定地區的 3PL 供應商建立關係,可協助製造商以更低的成本應對最後一哩的交付挑戰。

3. 建立供應商-零售商關係

供應鏈合作夥伴連結 (主要是製造商、供應商、經銷商及零售商) 對於在供應鏈中斷和需求波動時做出明智且及時的決策至關重要。建立連結的唯一方法是所有供應鏈成員使用整合系統來共用即時訊息,這對於具有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個參與者的複雜供應商和零售商網路來說更為重要。

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更緊密的合作會對客戶滿意度產生實際的影響,例如透過確保零售商在指定時間獲得所需產品,或者通知客戶可能會發生延遲。在更穩固的合作關係下,製造商可作為首選的可靠合作夥伴,能夠更好地獲得原材料和零售商貨架空間,而零售商則能夠更好地獲得高需求產品。隨著製造商對零售商客戶有更深入的瞭解,他們可以完善需求預測,以更妥善地管理庫存水平。

4. 投資技術和自動化

提高供應鏈效率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將日常任務自動化,讓員工騰出時間專注於更高層次的工作。例如,製造商可以自動補充原料,以在供應量達到一定臨界值時自動訂購更多原料,並向客戶更新交貨狀態。除了自動化之外,製造商也開始受惠於場景建模、物流網路建模和機器人等先進工具。Ernst & Young 研究表明,到 2035 年,預計 45% 的供應鏈將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自動化,使用機器人、自動駕駛車輛執行製造和交付工作,同時採用自動化規劃等技術。AI 也將在供應鏈的每個階段發揮更大的作用,支援預測性決策。KPMG 2022 年的一項調查指出,10 名受訪者中有 6 人計畫投資數位技術,以改善供應鏈流程、整合資料並提高分析能力。

5. 建立多通路、響應式供應鏈

消費者希望能夠透過多個通路購買產品,包括商店、行動裝置或電腦、亞馬遜等線上市場,甚至透過 Instagram 或 Facebook 等社群媒體帳戶。建立多個銷售通路的製造商可以獲得多元化的客戶群和更高的曝光率,而最大的效益是提高客戶滿意度。BRP Consulting 2019 年的報告指出,56% 的消費者更有可能向「隨時隨地」提供體驗的企業購物。

在履行方面,製造商必須透過最佳化訂單管理,在客戶期望與獲利能力之間取得平衡。最初,這項勞動密集型工作要求員工梳理庫存記錄並確定最接近的履行選項;現在,由於製造商使用訂單管理軟體,員工能夠透過評估所有訂單通路和供應來源來確定如何快速且符合成本效益地滿足訂單,管理例外情況。製造商應該投資於相關工具,才能集中管理訂單、整合多個通路的訂單,並追蹤產品退貨情況。

6. 重新協商

製造商與供應商關係的所有條款皆可協商,且可重新協商,包括價格、交貨時間、產品品質 (無損壞交貨)、裝櫃率 (SKU 在第一次嘗試時成功出貨)、服務層次協議條款的回應性,以及可靠性 (供應商展現強大的溝通實務並持續滿足期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值得信賴的合作關係逐漸形成,需要重新協商的主要領域之一是應付帳款條款。例如,供應商可以延長付款到期日,這對於可能等待庫存出售的製造商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提前付款折扣也是可以協商的項目之一,這對供應商和製造商來說都是雙贏。

7. 觀察指標

製造商不斷調整供應鏈,以節省成本,同時改善流程,而當中的困難在於確定哪些調整能夠起到推動作用。

為此,供應鏈經理依靠關鍵績效指標 (KPI) 來衡量獲取原材料、將其轉化為成品並將這些產品交付給客戶的效率。財務 KPI 是現金到現金的週期時間,可衡量向供應商支付材料費用與接收客戶付款之間所花費的時間。客戶服務 KPI 包括準時交貨、無損壞交貨及裝櫃率 (衡量第一次出貨時已裝櫃的客戶訂單百分比)。對於製造商來說,根據產業標準結果來衡量其 KPI 非常重要。產業群組和分析組織可提供特定於製造業的基準,而銀行可提供財務基準。

供應鏈最佳化的範例

就在 COVID-19 疫情迫使部分員工居家辦公之前,半導體測試和檢測設備製造商 Cohu 完成了 Oracle Cloud 供應鏈、銷售和財務應用程式的導入工作。其中的優勢是立竿見影的:例如,透過引入單一供應鏈系統,馬來西亞的生產經理可簡化工程變更單的處理,這些變更單以前來自不同的業務領域,而且採用不同的工作流程。由於 Cohu 將其 SCM 系統擴展到供應商,因此能夠在流程的早期擷取準確的元件資訊,從而避免品質問題和大量的供應商退貨。

在 Oracle 協助下最佳化供應鏈

最佳化供應鏈,使其更有效率、更具成本效益且對合作夥伴友好,並不是一個可以輕鬆完成的目標。供應鏈經理始終需要評估新技術和流程。由於經濟、市場狀況和客戶期望的變化,產業將需要新的技術和流程,并且需要對現有技術和流程進行調整。

Oracle Cloud 的整合式雲端應用程式套件適用於供應鏈管理、製造、企業資源規劃 (ERP) 及企業績效管理,可協助製造商提高其業務各個方面的效率。例如,SCM 應用程式監控並快速回應供應鏈中斷,而 ERP 應用程式則提高製造商對財務流程的可見性及其管理風險的能力。。由於應用程式位於雲端,製造商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進行部署,並視需要新增功能,例如物聯網生產監控、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工具和進階運輸物流。

供應鏈最佳化常見問題

制定供應鏈策略需要多長時間?
制定供應鏈策略所需的時間取決於供應鏈的複雜性、產業、企業規模以及企業已使用哪些類型的技術和流程來管理其供應鏈。一般來說,對於小型、簡單的供應鏈,此類規劃可能只需要六個月的時間;對於大型、複雜的供應鏈,此類規劃可能需要三年或更長時間。

供應鏈管理需要多長時間?
供應鏈管理並沒有起點或終點,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的監督和微調,並著重於製造商與供應商的能力及其客戶的需求。

什麼是供應鏈最佳化計畫?具體是怎樣的?
供應鏈最佳化計畫概述了提高企業供應鏈效率和成本效益所涉及的策略,其中詳細說明了達成企業供應鏈目標所需的策略,這些策略使用關鍵績效指標來衡量,例如準時交貨、完美訂單交貨率和庫存持貨成本。

瞭解 Oracle 如何協助您建立彈性的供應鏈及提供卓越的客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