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通路行銷可跨每個數位通路和任何裝置與客戶或潛在客戶互動。現在的消費者從收件匣到社群網路,甚至跨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都能順暢移動,您也應該要跟上消費者的期望,提供真正整合並可滿足下列要求的體驗:
為了建立整合的相關體驗,需具備充足資料與充分的瞭解。那麼,行銷人員到底該如何提供吸引人的客戶體驗?
追蹤及監控客戶 (準客戶) 的動作和移轉,並編譯重要的客戶資料,均有助於創造符合客戶期望的體驗。
不過,該如何知道哪些消費者使用哪種裝置?對哪些活動感興趣?若行銷人員不瞭解這些資訊,有何影響?更重要的是,為何對這項潛在後果有所認知,有助於行銷人員更聰明、做出更明智的業務決策,並以長期眼光來創造更精良且目標明確的銷售活動?
您可以將這個挑戰視為您 (和其他行銷人員) 的機會,思考如何跨這些裝置收集洞察分析,然後使用這些洞察分析來測試或通知行銷活動。分別查看這些裝置已經不夠了;您必須掌握鴻觀情況,瞭解這些裝置在客戶歷程的不同時間點上如何使用。若要實現此目的,您必須能夠追蹤所有裝置的行為,以瞭解消費者如何使用這些裝置來瀏覽商品或進行採購。
遺憾的是,太多行銷人員光靠猜測來進行追蹤。若要讓正確的內容適時觸及適當的對象,您也必須瞭解消費者如何與您的品牌互動。雖然智慧追蹤工具有助於協調性行銷活動的未來發展,但行銷人員仍需要深入分析資料,進一步瞭解受眾,才能確保成功。
提到跨通路行銷時,您可能也聽過多通路與全通路行銷。雖然這三者概念非常類似,但彼此之間其實存在重大差異。這三種方式都使用一個以上的通路,在客戶歷程上的任何時間點觸及並吸引客戶。不過,每種方式的運作方法都不同。
單純看名稱就知道,多通路行銷會使用多個管道來觸及客戶。這些管道可以是直接或間接的。
直接管道可能包含:
間接管道可能使用:
跨通路行銷也採用多種管道接觸客戶,但主要差異在於這些管道彼此互通。如此一來,就可以輕鬆又順暢地轉換不同管道。不同管道會記錄客戶的資訊,彼此交流這些資料,並全都整合成單一的客戶歷程。
不過,要連接哪些管道?
有些企業選擇只連結線上管道。有些企業則會同步線上和離線管道,例如印刷品、直效行銷郵件、廣告看板及廣播。這一切取決於您的行銷活動目標、行銷資源,以及客戶偏好的管道而定。
您可能會認為全通路行銷只是把跨通路行銷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其實這牽涉到多個互連及互動的管道。這些管道可同時交換客戶的相關資訊,並整合建立跨所有管道的全方位流暢體驗,以確保最高的互動效果。
您應該使用哪一種行銷類型?跨通路、多通路或全通路?同樣地,這依據您的資源、需求和客戶而定。
考慮涉足跨通路行銷時,請記住,此方法同時具有優缺點。
雖然跨通路行銷比較複雜,卻讓準客戶有更多元的方式可與您和品牌互動,藉此提高您的成功機會。在啟動跨通路行銷方案之前,下列是有助您打造成功策略的幾個秘訣。
跨通路行銷的最大阻礙是傳遞系統周遭各自為政的心態,以及抱持這種心態的人員。一旦有了各自為政的心態,行銷組織就無法為客戶及準客戶提供真正的跨通路行銷體驗。
採取跨通路行銷時,您必須更廣泛、更全面地檢視行銷要達成的成果。不同部門需要共同合作。這意謂著協調不同媒體的交叉促銷,並確保品牌形象和訊息傳送完全保持一致。所有人都需要專心投入,同心協力實現打造順暢體驗的目標。
跨通路行銷可讓您建立大量且廣泛的客戶接觸點。您可以把握機會,收集和編譯更多客戶資料,進一步將行銷最佳化。接觸點可以採用多種形式,例如電子郵件、電子報、意見調查和限定內容。
將您的交叉促銷成品傳送給半數受眾,查看其執行效果。這稱為 A/B 測試。您可以查看受眾對交叉促銷是否有回應,以及銷售情況是否有所改變。您也可以測試並查看交叉促銷的哪些元素有效果、哪些元素沒有效果。透過多變量測試,您甚至可以測試多個變異,而不只 A 版本和 B 版本而已。
您從接觸點、測試及指標收集而來的資料,可以揭露出哪些項目吸引受眾,而哪些項目不吸引受眾。他們偏好哪些管道?他們喜歡別人透過哪種管道來聯繫?這些資料都會以數字來呈現,可讓您進一步個人化並強化體驗。
如果內容可以用於不同通路,您的行銷方案就會更具成本效益。例如,部落格文章可用於社交媒體及/或重新改編為技術報告。電子郵件文案可用於登陸頁面。影片互動式提問可用於 Podcast。一旦您知道對象想要什麼,就可以透過多種形式與媒體來提供。一致性提升之後,即可在各通路之間創造更流暢的體驗。
在當今的數位市集裡,您幾乎一定要使用多種通路,因為您的競爭對手肯定採取這種方法。跨通路行銷可讓您觸及更多人並建立更好的關係。此外,您也可以進行資料採礦、編譯及使用,以取得更多的客戶洞察分析。您只要確保所有團隊成員同心協力,就可以迎接挑戰。